磁导率

2018-03-13

表征磁介质磁性的物理量。常用符号μ表示,μ为介质的磁导率,或称绝对磁导率。
  μ等于磁介质中磁感应强度B与磁场强度H之比,即通常使用的是磁介质的相对磁导率μr ,其定义为磁导率μ与真空磁导率μ0之比,即
  μ=B/H
  相对磁导率μ与磁化率χ的关系是
  磁导率μ,相对磁导率μr和磁化率xm都是描述磁介质磁性的物理量。
  对于顺磁质μr>1;对于抗磁质μr<1,但两者的μr都与1相差无几 。在铁磁质中,B与 H 的关系是非线性的磁滞回线,μr不是常量,与H有关,其数值远大于1。
  例如,如果空气(非磁性材料)的磁导率是1,则铁氧体的磁导率为10,000,即当比较时,以通过磁性材料的磁通密度是10,000倍。
  在国际单位制(SI)中,相对磁导率μr是无量纲的纯数,磁导率μ的单位是亨利/米(H/m)。 
(1)初始磁导率μi:是指基本磁化曲线当H→0时的磁导率 
   
(2)最大磁导率μm:在基本磁化曲线初始段以后,随着H的增大,斜率μ=B/H逐渐增大,到某一磁场强度下(Hm),磁密度达到最大值(Bm) ,即 
(3)饱和磁导率μS:基本磁化曲线饱和段的磁导率,μs值一般很小,深度饱和时,μs=μo。 
  (4)差分(增量)磁导率μΔ∶μΔ=△B/△H。ΔB及△H是在(B1,H1)点所取的增量如图1和图2所示。 
  (5)微分磁导率,μd∶μd=dB /dH,在(B1,H1)点取微分,可得μd。 
  可知:μ1=B1/H1,μ△=△B /AH,μd=dB1/dH1,三者虽是在同一点上的磁导率,但在数值上是不相等的。 
  非磁性材料(如铝、木材、玻璃、自由空间)B与H之比为一个常数,用μ。来表示非磁性材料的的磁导率,即μ。=1(在CGS单位制中)或 μ。=4πX10o-7(在RMKS单位制中)。 
  在众多的材料中,如果自由空间(真空)的μo=1,那么比1略大的材料称为顺磁性材料(如白金、空气等);比1略小的材料,称为反磁性 材料(如银、铜、水等)。本章介绍的磁性元件μ》1是大有用处的。只有在需要磁屏蔽时,才会用铜等反磁性材料做成屏蔽罩使磁元件的磁 不会辐射到空间中去。 
  下面给出几个常用的参数式: 
   
(1)有效磁导率μro。在用电感L形成闭合磁路中(漏磁可以忽略),磁心的有效磁导率为: 
  式中 L——绕组的自感量(mH); 
  W——绕组匝数; 
  磁心常数,是磁路长度Lm与磁心截面积Ae的比值(mm). 
  (2)饱和磁感应强度Bs。随着磁心中磁场强度H的增加,磁感应强度出现饱和时的B值,称为饱和磁感应强度B,。 
  (3)剩余磁感应强度Bs。磁心从磁饱和状态去除磁场后,剩余的磁感应强度(或称残留磁通密度)。 
  (4)矫顽力Hco。磁心从饱和状态去除磁场后,继续反向磁化,直至磁感应强度减小到零,此时的磁场强度称为矫顽力(或保磁力)。 
   
(5)温度系数aμ°温度系数为温度在T1~T2范围内变化时,每变化1℃相应磁导率的相对变化量,即 
  式中 μr1——温度为T1时的磁导率; 
  μr2——温度为T2时的磁导率。 
  值得注意的是:除了磁导率μ与温度有关系之外,饱和磁感应强度BS、剩余磁感应强度BR、矫顽力HS,以及磁心比损耗(单位重量损耗W/kg)等磁参数,也都与磁心的工作温度有关